冬天来了,你的手机“发热能力”还好吗?

纵观如今的手机市场,伴随着竞品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小,用户消费市场的趋于饱和,手机厂商们在新品入市时,总喜欢打着别样的旗号:小米的“为发烧而生”、美图手机的“美颜自拍”、锤子的“情怀”(虽然跌价了)……
冬天都已经来了,难道真的要用手机暖手么……?不要欺负我没有女朋友!
如今随着电池技术的持续革新,电池已经不是导致手机发热的主因,更多的是手机性能越来越强,电子原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,加上手机体积的限制决定了手机不可能像 PC 一样使用风扇等主动散热方式,长时间的把玩之后,发热现象就颇为严重。

 

针对此种现象,厂商们常常抛出这样的说辞:发热是正常现象,是没有危险的。可是…..手机发热导致电量消耗严重,影响续航,要让用户每天都要携带一款大块头的充电宝,那消费者可就不乐意了。所以,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手机发热问题?别说,还真的有!
去年,日本手机厂商 NEC 推出的一款女性手机 Medias 06 E 就首次利用了液冷技术来解决发热问题。

9

液冷又称水冷,它是以单相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一种散热方式,利用在管道中流动的少量液体,从而将热量从核心部件中转移。一般情况下,液冷技术只应用于依靠风扇难以散热的高端游戏计算机。而Medias 06 E这部手机的 CPU 散热片上设计了一根液冷散热导管,这根热导管和处于主板平行位置的石墨散热片充分结合,能迅速将 CPU 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聚碳酸酯外壳上。
如果仔细推敲,会发现液冷是一种很讨巧的散热方式,关键在于液体的流动速度和快速传导。

10
目前手机大多是借助石墨散热片、主板的金属罩等被动散热方式。在传统的手机散热设计里,CPU芯片外面是金属屏蔽罩,金属屏蔽罩外面再覆盖导热石墨片,中间间隔着空气,空气的导热系数只有0.023 W/m.k。
而在 OPPO R5 冰巢散热系统中,类液态金属代替空气,覆盖在手机芯片上,类液态金属的导热系数为3.3W/m.k,为空气的140多倍。当达到27度时,类液态金属相变启动,当达到45度时,类液态金属由固态相变为液态,完成相变,更紧密的贴合芯片,加快热的传导。

相比手机上传统散热设计,冰巢散热与发热源有更好的接触和扫热效率,这也是冰巢散热最大的特点。
纵观今天的手机市场,在外观差异不大,手机厂商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疯狂的堆砌硬件,性能是越来越好,随之而来的是功耗就越大,电池放电就越快,从而导致手机CPU和电池的温度较高,引发一系列连带问题。奉劝各家厂商,在打出各种差异牌之前,先把制约用户体验的功耗和发热两座大山翻过去,真正做到“发烧”不发热,或许才更为实际点。